您的位置:首页>栏目首页 > 绩效 >

西北政法大学杨建军:个人信息权利保护背后,是数据要素确权难的问题

2023-08-29 10:47:22    来源:齐鲁壹点


(资料图)

记者 高寒

用户在互联网网站、app上储存、创造了大量的信息,从《个人信息保护法》来看,这些信息可区分为个人数据、企业数据和公共数据,用户在平台储存的昵称、头像等个人信息,归属用户还是企业所有?互联网发展如何更好地保障公民数字人权和用户人格权?8月2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竞争法研究所与北京数字经济与数字治理法治研究会主办的“科技发展背景下数字人权与用户人格自主权保护研讨会”在线上召开,来自全国高校、实务界的学者、专家围绕“用户的数字人权及用户的人格自主保护如何实现”展开探讨。西北政法大学杨建军教授认为,保护个人数据权利,首先要解决数据要素确权难的问题。

关于数据要素、数据要素确权、数据要素流动下的个人权利保护背后,其实是一个数据要素确权难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考虑的是在数字确权这个大的制度体系当中,怎么来保护个人的数据权利或者信息权利等等。例如用户的昵称到底是属于平台还是用户自己,能否一键同步至其他平台。“我们应该要弄清楚一些基本问题,比如确权到底想做什么?因为它能不能像一般的商品,如同土地、房屋那样去确权、去交易。对公共平数据、商业数据、个人数据要区分看待。

关于公共平台与商业平台的关系,杨建军提出,一些特殊的机构,比如医疗机构等,当它们持有了数据,应该被认定为是商业机构还是公共机构?商业机构的数据也要进行区分,杨建军认为,当涉及个人信息权利的范围,包括受保护的范围又是更加严格的一个领域,要尊重个人的人格权益。

关于数据确权和隐私保护的关系问题,杨建军介绍,相对来讲外国在个人隐私保护方面他们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和案例更多。而国内在这方面技术应用的则更加大胆,更具有创新性。“这其中有我国促进产业发展、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因素,但是确实相比保护个人权利来说,我们更注重技术的发展。”杨建军认为,当我们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国内不同的国情与实际,以及相关制度同现行法律的适配性等问题。

关键词:

相关阅读